在中国,若一方不同意离婚且故意躲避(如“玩失踪”),另一方仍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方式和法律依据:
一、应对策略
1. 直接起诉离婚
法律依据:
《民法典》第1079条规定,若一方要求离婚,可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。法院应先进行调解,若调解无效且确认感情破裂(如分居满两年、家暴等),应准予离婚。
关键步骤:
- 起诉状: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书,说明离婚理由及诉求(如分割财产、争取抚养权)。
- 证据准备:
- 双方分居的证据(如租房合同、物业证明、聊天记录等);
- 对方“失踪”的证据(如最后一次联系记录、报警记录、居委会或亲友证言);
- 若涉及财产或抚养权争议,需提供相关证据(如收入证明、子女出生证明等)。
2. 应对“失踪”方的送达问题
公告送达:
若对方下落不明,法院可通过公告方式送达起诉状、传票等法律文书(《民事诉讼法》第95条)。公告期一般为60日,公告期满视为送达。
- 后果:
- 对方未到庭应诉,法院可缺席判决;
- 离婚判决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。
3. 申请宣告失踪
法律依据: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40条,若一方下落不明满2年,利害关系人可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。
- 作用:
- 宣告失踪后,可由其财产代管人处理共同财产;
- 作为离婚诉讼中的辅助证据,证明感情破裂。
二、法院判决离婚的条件
即使对方“失踪”,法院仍需审查是否符合法定离婚条件:
重婚或与他人同居;
家庭暴力或虐待、遗弃家庭成员;
分居满2年且感情不和;
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(如赌博、吸毒恶习屡教不改)。
三、财产与抚养权处理
1. 财产分割
若对方失踪,法院可依职权调查其财产状况(如银行账户、房产、车辆等)。
对方隐藏、转移财产的,可主张其少分或不分财产(《民法典》第1092条)。
2. 抚养权归属
若子女实际由原告(起诉方)抚养,法院通常会判归原告抚养权(《民法典》第1084条)。
需提供证据证明自身抚养条件更优(如经济能力、居住环境等)。
四、风险与注意事项
缺席审判的风险:
- 对方可能在判决生效后提出异议(如主张财产分割不公平),但需在判决生效6个月内申请再审(《民事诉讼法》第211条)。
- 建议委托律师协助调查对方财产,确保分割公平。
诉讼时效:
- 离婚诉讼无特殊时效限制,但建议尽早行动以避免证据灭失。
五、法律依据汇总
法律条款 | 内容 |
---|---|
《民法典》第1079条 | 诉讼离婚条件及法院调解程序 |
《民事诉讼法》第95条 | 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|
《民法典》第1092条 | 离婚时一方隐藏、转移财产的法律责任 |
《民法典》第40条 | 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 |
六、邳州律师建议
立即起诉:通过诉讼程序打破僵局,避免拖延导致证据不足。
固定证据:
- 收集分居、对方失踪的书面证据(如社区证明、报警回执);
- 通过公证处保全电子证据(如微信聊天记录)。
申请财产保全:
- 若担心对方转移财产,可向法院申请诉前或诉中财产保全(《民事诉讼法》第104条)。
委托律师:
- 律师可协助调查对方下落、调取财产信息,并制定针对性诉讼策略(如申请宣告失踪、代理缺席审判)。
总结:对方“玩失踪”不会阻碍离婚程序,但需通过法律手段积极应对。及时委托邳州律师介入,可高效推进案件进展,保障自身合法权益。

邳州离婚律师事务所